analysis

星期六, 1月 11, 2014

香港史前的龍與鳳:稻作文化與王朝體制的形成

[香港史前的龍與鳳:稻作文化與王朝體制的形成—鄧聰教授]

老實說,跟之前呂烈丹教授在文物探知館那場講稻作和社會起源的講座相比,這個令人不大滿意。因為一開場時賣告白的時間太多,以致後來草草收場。原本準備了二百多張投映片,到最後好像只出了百五張。

以下也是,嘗試點列﹕

1. 開場時馬木池博士笑說鄧聰教授的書賣得特別貴,是因為玉器精細攝影照片印刷昂貴的緣故。
鄧教授說不然,他是「劫富濟貧」。因為有關玉器或古物的書,外國圖書館(方按﹕或者古董收藏家﹖)會買,價錢貴也不成問題,所以他往往把定價設為成本十倍。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時拿印數將近三分一的書贈送給其他學者參考,只要出售所得補足到就行了。

2. 以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起講,「龍」是蛇身而且變化很大的神話生物。

3. 以人類演化史觀之,人類由五百萬年前出現,直到一百萬年前腦袋才不斷變大,而十萬年前出現有「象徵性」的物品(有幅六萬五千年前,有幾何交叉花紋的石刻),到三四萬年前才出現較複雜的物品。

4. 「龍」其實是源自西伯利亞薩滿教巫師,用以與上天溝通。那時期的石器樣式均與歐洲一致。

5. 中國最早出現智人的是阿爾泰地區,伸延到東北亞。教授近期都有在俄國阿爾泰地區參與研究。(Paleolithic Bracelet from Denisova Cave, by Derevianko)

教授突然加了句附論,說質疑長江流域有沒有「智人」,南方的石器粗糙到不得了,但偏偏稻米是在南方馴化的。
看倌可以想像方某聽了這句會很不高興。這是典型北方中原人看不起南方「蠻夷」的看法。

正如我們上次在呂教授那場講座可見,南方文明發展較慢有很多原因(我甚至認為是因為氣候濕暖疫病多生所致,古代中原官員被貶至南方隨時會病死異鄉 的),豈能因為南方文明發展遲緩、南方人的人種特徵又與北方不同(所謂「漢人」本身就是包括不同民族,南北之間的差異比歐洲很多民族的差異更大,已到人種 不同的程度,只是我們傳承了同一個漢字文化體系而已),就認為南方的不是智人(而是更古老的人種如直立人之類)。如果同樣的說法(國內某族群的祖先不是智 人)放在其他國家,早就被視為種族歧視了。

6. 阿爾泰的遺址中找到三萬多年前的玉扼,表面看是深黑色,要長時間曝光才拍到裡面有綠光。這些玉器應該還沒有以砂繩切割,這技術可能是中國發明的。中國的古玉不少可追溯至七八千年前(龍山文化約於六七千年前)。

這個遺址是在貝加爾湖西南方出口向北,伊爾庫次克附近的Mal’ta。這一帶的器具形制與整個中國東北黑龍江一帶的是一致的,屬東亞南方形式。(如果像教授般說中國南方不文明,那麼這裡的「東亞南方」難道是跟西伯利亞更北的地方比較麼﹖)

在Okladnikav則發掘出公元前20000-22000年的人形雕刻,以長毛象牙雕成,形式與紅山文化的形象相若。
另有一塊平板上有很多捲曲的S形紋,有俄國學者認為卷成一圈的圓坑是龍形象的起源。教授倒說這沒甚麼人看得出來了。

7. 夏代最重要的玉器是牙璋,夏代之前的龍山文化已有牙璋。(龍山末期已有金屬)

1992年香港大灣有牙璋出土,這支牙璋入土前已斷開,玉身上有孔可用繩綁上。而牙璋柄上的卡位(牙)與龍有關,牙上亦有凹位。
商代時江西一帶已有青銅器,而當時香港到揭陽一帶應該已有國家形成。教授順道訴苦,說大學最多只准教員請假一個月,不容他長期在外參與發掘云云。

雖然香港學者有種種限制,在香港本土能發掘的東西也不多,但仍有可為。例如香港學者在1994年就在越南開古玉器會議,在中越戰爭後協助把兩國學者牽起來。(兩國打完仗後,越南對於聲稱當地文化有中國淵源的說法很有戒心。)

8. 山東的牙璋在五千多年前已出現,並已有獨特特色。山東是否牙璋的中國起源﹖
東北的紅山文化實與中華文化一直相連,只是現實政治(例如秦築長城)為它們劃出分野。

二里頭和三寨文化(三千年前)比較。當時牙璋的「牙」開始出現了比較像龍的形狀。
2002年二里頭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由二千多片每片長0.5cm、寬0.4cm、厚0.1cm、有打磨的綠松石片組成、全長超過70cm),有如漢代的金縷玉衣。那是在一個有如政府大球場般大的遺址之中軸線上出土。
這是中國考古發現中最美器物,可見當地屬於政治中心。

山東龍山文化遺址亦剛剛有出土類似綠松石龍形器的消息,龍形的面孔(有2mm直徑的綠松石眼)一直延至商周兩朝。兩地的分別,是綠松石礦往往連同石英,二里頭龍形器的綠松石片切走了石英,而龍山的綠松石片卻保留了石英。可能是因為龍山的出現得較早,這支持東來說嗎﹖

9. 這些地方發掘出來的牙璋,「牙」已經出現了分開背對的雙龍頭。到了二里頭時間變成了合併的、分別向前和向後的連首龍。

這種形式影響了東南亞各地,在越南出土的牙璋都見得到。
在越南的遺址中,可以埋葬時會同時放一對牙璋,一支向前一支向後。這種形式也是跟二里頭一樣。

香港、福建各地的牙璋形式都是一樣,但比較簡陋(沒有雕上龍口,有雕上的會張嘴)。
教授指牙璋的擴散可能代表了政治制度的擴張(正如青銅器的擴散,如銅鼎)。

10. 由於前面拖得太久,所以講完「龍」根本沒時間講「鳳」。

長江流域出現的鳳,象徵古人對太陽和稻作的崇拜。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田螺山遺址(只有海拔5米)就出了一前一後的雙鳳圖案。(當地有現存最早的水邊桿欄式建築,日本彌生文化不單從中國複製了農田農村的形式,還連寄生蟲也東渡日本。)

黑格爾I式銅鼓,約於2000前左右出現,齊集了對鳥、太陽和船的崇拜,分佈於整個華南至東南亞、遠及印尼(只有菲律賓沒出現)。

11. 問答時間﹕《周禮》有詳載圭璋,但周禮成書於周漢之間,當時已沒有牙璋,他們也說不清了。

牙璋在遼寧和朝鮮都未有發現,南韓也只發掘出戰國後的器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