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三, 2月 19, 2014

Still have no 蕉

昨晚晚飯。鄰桌是一檯(後來知道)來自浙江的人。

當我們那碟揚州炒飯送到時,他們在議論紛紛。但我正在看報紙、而且他們的鄉音又很重。直到老媽答他們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在問「這是甚麼﹖」

我沒料到中國有人不知道甚麼是揚州炒飯,所以根本不知道原來他們是在問問題……

---


Patrick﹕「你地又做咩事呀﹖」

家騮﹕「畀人話我冇沖涼污糟,明明我好可愛架嘛……好sad……」

二騮﹕「所以阿尖你又陪佢一齊sad呀﹖」

尖﹕「我地個label都係寫住只可以表面清潔,唔沖得涼架……我好驚第日污糟左冇人要……」

---

雖然我認為示威中鬧遊客係錯誤做法,但仍然要引幾篇文﹕

1. 籮 (Law) 係玄的?﹕廣東道示威者抗辯有理

如果警方對於此主題的遊行已經發出不反對通知書,而整個遊行的過程中,示威者又已經配合警方提出的條件或指示,沒有超逾「通知」制度下定出的言行界線的話,那筆者不禁懷疑,控方打算如何證明有示威人士的行為屬「擾亂秩序」︰警方完全有權力事先設限防止「擾亂秩序」事由的出現,而在沒有證據顯示示威者有違反警方安排的情況下,卻貿然指控某些言行屬於「擾亂秩序」,固然是說服力欠奉,而所謂「通知制度」、「安排配合」,會否形同警方設下用來反咬示威者一口的陷阱?

要是示威者已經完全配合法例與警方的要求行事,卻仍要落得為對家的不當行徑而惹官非的下場,那麼,反正還是會被扣上罪名,集會遊行主辦者今後還有依法申請,循規蹈矩的理由嗎?當局變相是告訴大家,所謂規管遊行集會的「通知制度」,即使參加者充分配合,原來還是無法阻止擾亂公眾安寧的事由出現,這其實進一步證明,民間一直反對至今的「集會遊行通知制」,其本質是何等荒謬


指罵旅客是無法解決旅遊業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但梁振英政府若果不立即處理問題,最終只會引發中港矛盾的炸彈,族群衝突將會愈演愈烈,是筆者最不想看到的情況。解決社會問題是要靠社會政策,例如陸路入境稅、取消一簽多行政策等等。公民社會可以繼續討論相關的政策,舉辦論壇和簽名運動,希望能獲得公眾的支持,然後用各種理性的抗爭手段,矛盾直指掌握公權力的梁振英政府,迫使政府落實有關政策,例如是狙擊官員,甚至在立法會內進行拉布抗爭,改善香港的民生,同時為族群衝突降溫

3. Alone in the Fart﹕驅蝗是如何「逼/迫」出來的

英、日、台三地旅客總數,都不及香港多。若以旅客人次除以土地面積,問題最嚴重的是澳門,星加坡與香港則相若,屈居其次。


1984年的士騷亂就係的士罷駛引致交通混亂人群聚集而引發,有迹可尋,歷史唔會呃你。給唔見棺材唔流眼淚的人:肯肯定,唔係講笑,港鐵一而再,再而三,民怨繼續積累,自由行繼續增加,遲早一鑊,危。

5. 白影@原人﹕利字當頭的香港

最可笑是旅遊業佔香港整體GDP只有幾個百分點,而從事旅遊業相關行業的人只有大約20萬。

總之我就係郁香港人嘅後花園,即係郁爆你香港人嘅菊花。原因好簡單,就係一個『錢』字!」白影好肯肯定,對於林奮強及港共政府的實際想法,這是最簡單、最合理、最直接的解讀。

對於港共政府的這種功利主義,其實大多的港人也沒有資格去批評,因為大家也是這樣子,批評亦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這種利益計算的心態,正正是香港得以維隱(穩)的主因,對於年長的一輩,他們忘不了六七暴動帶來的社會動盪;對於年輕的一代,生於安逸,只求社會安定繁榮。財爺將快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縱觀身邊的朋友同事,大多只在意有沒有退稅,加幾多煙稅,有甚麼「着數」,鮮聞在乎教育、醫療、長者等影響長遠發展的重要課題,不少港人着眼一個「利」字!故此,面對港共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赤化及人口清洗行動均視若無睹,只因大家根本不在意民主及自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