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三, 7月 29, 2015

戮力同心─粵港抗戰文物展

紐倫堡也不是說去就去,要聽候差喚的。所以這天未知時間,就先去海防博物館看了這個展覽。不過有點令人失望,雖然跟義勇軍特展也是佔用專題展覽廳的同樣空間,但感覺展品少很多。雖然堡壘大堂樓梯貼了特展貼紙,但原來上層也沒有額外展品。

展廳燈光非常昏暗,當然是為了保護文物,不過拍照就很難了。堅持不用閃光燈,所以下面的圖自然就難看了。

宣佈抗戰時的國民政府公告,那時還是愛寫這樣六字一句的﹕

這本小冊子的作者是「博古」,其實就是共產黨人囉。
既然是向廣東的革命博物館借展品,整個展覽自然也是強調共產黨的多,國民黨的少。

仍是中共找郭沫若辦的報紙《救亡日報》,不過引起在下注意的是……
(「獻金,獻金﹗﹗愛國的烈火,獻金的洪流﹗」)(課金的起源﹖)

鈔票、軍票之類見得多,債券較少展出。無論國府或日本的都寫了息率,不過戰後在大幅通漲下都沒甚麼用了吧﹖

國府債券書面上寫的是民國二十七年(1938)發行,打算到民國五十八年(1969)還清,指定每年平息六厘。計劃用三十年收拾抗戰殘局,不算過分,只是歷史沒有這樣的機會。國幣先因為惡性通漲一文不值,然後國府就連江山也丟了。

日本債券寫的是昭和十七年,沒有寫何時還清。只是寫面值金三十圓,但賣出價是二十圓,那十元差額應該就當利息。看起來利息很多(50%),但不知道還款期限就沒有意義了。
有幅照片是船員慰勞共軍游擊隊,沒甚麼奇怪。不過搞笑的是那艘船偏偏叫「日本皇后號」……

這張說明牌這樣寫﹕「廣州路德興號發給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的發貨單﹕廣州淪陷後,草資銀行全部撤離,橫濱正金銀行等日資銀行乘機壟斷淪陷區的金融業」
但右下角貼了張票,寫著「中華民國印花稅票」,左邊也是民國年號。或者是偽政府已經接管了市政﹖

又一張拍得不清楚的照,當時香港是連買柴也要配給的。
(所以據聞有人上山斬柴,日軍也嘗試阻止。)

這張未看說明牌,但見整張都是中文,沒理由「檢便」兩字就是日文,所以相信是檢查大便的證(這也要有證﹖)。因為當時霍亂流行嚴重。
前文述《默然捍衛—香港細菌學檢驗所百年史略》提過,香港淪陷時日軍的確因為霍亂流行而加強檢查,但身為英國人的醫務總監司徒永覺後來報告說,日本人的肛門抹棒檢查是亂來的,根本沒有保障細菌活性,以致驗了一萬人只發現一個陽性。就連日本人強制施打的霍亂疫苗也是品質惡劣,令民眾手臂受細菌感染發炎。
不過隨街捉人去驗肛門本身已經夠黑色幽默的了。

貼這幅純粹只因為這是日軍登陸青衣島部隊。

日本兵不只在太陽旗上題字,而且還把每一攻陷地方按日子排列成射線狀﹕

見到這頂帽有想起金剛嗎﹖(笑)

之前沒留意到的,是現在有些展櫃已經改用這種照明。大概是LED,而且光源也不在櫃裡(應該用了光纖),那就不會發熱了﹕

當然,就算展覽偏向共產黨,游擊隊也不是沒做好事的,拯救盟軍飛行員就是游擊隊看家本領。

戰後繳獲日軍指揮刀乙把當然值得威威,不過游擊隊連繳獲日軍漱口盅和米桶也當戰利品就未免有點小家……
(不知為何想起翻板大富翁那張「擊落米格機」,大富翁又不是戰爭遊戲,當棉被和買愛國獎券都很正常,但怎麼會去擊落米格機呢﹖)

日本於九月二日宣佈投降後,共產黨的確想要東莞、寶安、惠陽一帶日軍帶他們投降,展覽有一張游擊隊發出的指示,只是字跡太模糊就不貼了。
只是日軍沒理會他們而於九月十五日廣州投降(而負責的張發奎是國軍將領當然也就沒提了,於是上文下理看起來就像是日軍應該是收到共產黨的指示然後就投降了),香港的日軍則於九月十六日向夏愨投降(當然也沒有提中英瓜葛之下,夏愨是同時以「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代表」身份受降的)。
於是整段最後那句2014年定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就變得很突兀。為何2014年才定下來﹖為何香港現在不慶祝重光﹖館方似乎不認為小朋友會問這些問題。

---

最後一幅倒是跟這個展覽無關,而是在其他展廳碰巧見到的﹕
在維基百科有一個頗麻煩的譯名,就是准將,正式的對應頁面是Brigadier general
由於維基百科不知何時開始在元維基限制了A語文的一個維基頁面只能譯成B語文的一個維基頁面,而不能共時有兩個譯名。這個規則是很奇怪的,因為兩種語文詞彙之間從來不是一對一的關係。於是英文Commodore就沒有中文維基頁可以對應,變成沒有譯名。但就正如這幅展板所示的,我們對Commodore的譯名,向來就是「海軍准將」。
當然,以維基那些人的性格,他們絕對可以拗Brigadier general跟commodore不同,正如英國自己也當這個職位(連同陸軍的brigadier)是校級而非將級。可是在NATO系統中,其實兩者都是當同等的一星級(OF6)。而日文維基則另設一個「代將」的頁面作譯名。

星期一, 7月 27, 2015

醫學博物館

上星期一去紐倫堡,本來打算過海順道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拿學校的東西、然後去醫學博物館。但又查發現兩者都是星期一休息,於是就留待星期四看中醫後再去。

從地圖上看,這個中心是離地鐵西營盤站不遠,卻被幾幢樓包圍,不知該怎樣進去。
這天因為做了天灸,膏藥貼在身上很刺痛,更加痛到連看過地圖的細節都記不到。中途截住個妹妹問路,原來對方也不熟路要拿手機出來查。本來不想人家花太多時 間,而且覺得自己模樣好像警訊裡面那些騙手機大叔……不過實在太痛所以根本不知如何開口叫人家不用花時間。結果她只告訴我「好像在西邊街」。

然後行到西邊街,就是以前在港大出入時已經熟悉的西區社區中心(舊贊育醫院)﹕
這時候我已經痛到忍不到,而且也已經過了一小時,想到社區中心一定有廁所,決定跑進去先處理了那個天灸貼,其餘之後再說。

當我搞了一輪去清除天灸貼和抹掉剩下的膏藥之後,打算行出來繼續找路,但突然看到﹕
吓﹖這裡有他們的信箱﹖

再看水板,算不算踏破鐵鞋無覓處﹖

這個叫甚麼「後座」就是旋轉梯後面的地方吧﹖(路牌也沒一個)

好像愛麗斯夢遊仙境的小門,走過去終於見到了﹕
大佬﹗怎麼你地址只寫門牌,不乾脆就寫「西區社區中心後座」﹖這樣易找得多﹗

之後經高街行去醫學博物館,途中見到茶餐廳就解決午飯好了。

---

然後在大雨中到達醫學博物館﹕
(這是雨後離開時補拍的啦)

因為平日+大雨,所以人很少。就是臨走時才有一堆小孩成團的走進來。

本來想看的是瘧疾專題展,不過從旁邊走進去,先見到的是講流感的角落﹕

然後就是講沙士的﹕

原來當年動用警方超級電腦找人物關係的結果是這樣﹕

無痛的打針方式,很想要吧﹖

看起來很先進的注射方式,因為先進得滯我淨係睇說明和影片也不清楚是怎樣做的﹕

醫學博物館因為地方小,而又由很多人和組織捐出展品,於是有時就會有點奇怪亂入的感覺,例如這裡﹕
原來早期曾經要用這些膠球來填塞肺癆病人的空洞——儘管不太明白為何要填就是了。

於是變成在瘧疾展的背後逆序看上前頭。

這個「瘧疾局」好像在市政局史中也沒見過。(市政局的前身是潔淨局)

而在另一些遺下的舊書中,是叫「防瘧局」的﹕(英文倒一樣)

現在受瘧疾影響的國家還有很多﹕

聯合國千禧發展目標(雖然官譯是「千年」,但我認為millennium譯成千年是不對的,因為你不是打算用一千年去發展)值得大家了解一下﹕

頗漂亮的畫作,正好用來作看板﹕

樓梯轉角是沙士攝影集,為何只有醫管局為犧牲的醫護人員下半旗﹖既然也補頒了英雄勳章,不值得降區旗麼﹖

醫學博物館是西醫牽頭成立的,但意外地並未因而排拒中醫。
另一個展廳就是以中醫為題。除了以中醫的器具為展品,展板以「中西醫對比」為題,說的是「脾」。不知道是否會定期更換。



這個展廳的主題是婦產科(雖然同時又有西醫書院北洋醫學院的畢業證書副本,展品始終放得有點雜)。可沒留意到,原來現在新加坡的母嬰死亡率還是比香港高,為何﹖

這隻小匙是給兔唇患者在動手術前餵食用的﹕

這位仁姐特別之處,在於她是日佔初期進入那打素醫院接受護士訓練,到戰爭末期才獲得畢業證書,一星期後日本就宣佈投降。於是她們就成為唯一一批得到日本證書的護士。

科學教育應該讓學生知道這點﹕為何人類多難產﹖多謝演化囉

科學教育也可以有情意的,不過不是那些甚麼教大熊貓當國民教育,而是告訴他們懷孕是多危險的事,併發症一大籬﹕

懷孕危險也是一種性教育,還有不同時期的胎兒情況﹕

旁邊的展廳以檢驗工作為題,其實也是這幢建築本來的主要工作。這個展示的是檢查老鼠是否有鼠疫的場境﹕
恐怖的是,原來職員是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檢查老鼠,沒聽見誰惹病算是大吉。而且不一定都是這裡見到的晚清人士,因為同場買了博物館出版的《默然捍衛—香港細菌學檢驗所百年史略》,裡面受訪的老職員(大概就是戰後的員工吧)仍然說他們檢查老鼠時是沒有防護措施的,沒人受感染是幸運。

細菌學檢驗所(後來改稱病理檢驗所)並不只是檢驗疫病和製造疫苗,雖然書中視之為衛生防護中心的前身,但其實他們負責的東西比衛生防護中心更多。書中就提及檢驗食水和牛奶,甚至在大部分醫院未有病理科前要負責檢查病人的樣本。
(檢測水質的多管發酵法)

早期藥物供應不多,西醫不像現在開藥隨時給你藥丸藥水就行。他們除了帶藥箱出診,往往還要自己製備藥物,把所需的成份藥粉混和開給病人服用。
(這個藥箱由英國醫生捐給中大醫學院,再轉贈給醫學博物館)

當時的政府手冊,詳細記載了每個醫務化驗人員的生日、薪點和增薪日期……

由於這幢建築的歷史,當初最關注這幢建築和推動成立博物館的,自然包括病理科醫生,所以這裡介紹幾位他們的老師。這位侯寶璋教授除了教書,還在報章撰文討論古人的病理問題﹕

這裡介紹如何驗瘧疾,但看完還是看不清厚血片和薄血片的分別﹕

香港政府曾經自行製造多種疫苗(天花、霍亂、狂犬病、傷寒/副傷寒、鼠疫、小兒麻痺,書中還有提過淋病和葡萄球菌),書中記載還供應到鄰近地區﹕

香港似乎也適合發展這類藏品﹕紮腳的模型和X光片﹕



當年是如何生產牛痘﹖地庫有場景﹕



如何檢查疫苗是否有效﹖原來牛痘是用雞蛋驗,注射進去後會在胚胎膜上產生痘疤﹕

地庫一角是麻醉科展品,麻醉機原來同時用多種麻醉劑,而且有彩色標示﹕
(白色﹕氧氣、黑色﹕二氧化碳、橙色﹕丙烯、藍色﹕笑氣、中間兩盅的氟烷forane)

地庫另一小房間就是中藥展廳,有介紹中藥的使用原理﹕

裡面是由藥材店捐出的藥櫃和陳設,正好用來展示不同種類的藥材﹕

「四生」分別是生半夏生川烏生南星生草烏。都是有毒性的中藥,通常要炮製過才能服用。